第0974章 集体投降-《恶人大明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不只是华南报业,这次暂时没有看到有什么成气候的反对声音。”

    木谷也是叹服。

    他是眼见林海文怎么横冲直撞走到今天的,乖乖的,最牛逼的是,林海文跟穿着三层装甲一样,他横冲直撞的,死的都是别人,自己一点事儿没有,越发阳光灿烂了还。

    现在,连牛逼哄哄的这么多大媒体,也集体投诚了。

    国外也不是没有质疑的素材,但国内媒体援引的时候,基本上全都是正面的素材,一点点中立的,探讨性质的,反对的,几乎是没有——什么思考艺术市场是不是健康这种老调重弹,都没有出来煞风景。

    反而是《新文化报》这样的老朋友,极其鲜明地给林海文辟谣。

    “不论艺术市场是不是存在着某种过热的现象,不论艺术品交易是不是存在热钱涌入的情形,它们跟林海文作品的价值、价格,都没有太大关系。作为目前艺术品市场中最为稀缺的产品,林海文的油画作品以极稀有、高水准、高认受性,稳坐钓鱼台,不论艺术市场风云变幻,都不太可能动摇到它们的价格。说的更直白一点,如果说华国艺术品市场还存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,那林海文的作品必然在内,而如果说华国收藏家没有全部捂紧钱包,那林海文的作品也绝对是他们最希望入手的东西。

    林海文的作品不是什么炒作产物,更不是什么过热的表现,而是华国艺术品市场真正的定海神器、镇山大鼎!”

    一篇一篇翻过这些报道,林海文想起回来之后,常硕跟他说的话。

    现在大家是捧着你,其实在等着呢,要是你最终没得到主流评论的认可,到时候的反噬肯定是很厉害的。

    林海文虽然说自己毫不畏惧,枕戈待旦,随时准备跟他们骂街,骂的他们哭爹喊娘,后悔被生出来。但他跟常硕都明白,也都很有信心,现在这些还不走心的追捧,随着时间过去,将满满沉淀下来。

    “准备好当一个神了么?”

    “一个会骂街的神么?”

    “呵呵,我开始接触绘画的时候,十几岁,我的老师是画写实的,当然他水准不是那么高,但他曾经就用过一种信徒一样的语气,谈及一位艺术家的过世消息。”

    “毕加索?”

    常硕点头默认,其实在华国,在常硕这个时代,毕加索转向立体主义、超现实主义,跟国内宣扬的前苏式的写实主义是格格不入的,等到八十年代开放之后,当代艺术又抢先涌进华国,杜尚这些人,也取代了毕加索,成为华国艺术家的偶像。

    “但你知道,在很多人眼里,毕加索就是艺术之神,活着的,他的过世,给我老师的感觉,是一个神陨落了。”常硕怀念说着:“毕加索比你还要恶劣——”

    “我恶劣么?”

    “你不恶劣么?”

    “谢谢夸奖,”林海文想了想,点点头认下来:”您继续说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我的意思是,艺术家本人的性格,对于他在艺术届能产生的影响力是没有太多关系的。你的未来在于,能不能在如此混乱的艺术现状中,把学院派、古典主义,重新带回到主流——不用是唯一的,只需要是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流派之一,你就将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神。至少学古典的这些人,你为他们创世纪了,一个和今年以前截然不同的新世纪,对他们来说。”

    木谷看着老板,翻着报纸就突然发起愣来,不知道是不是陶醉于大家的夸奖中了,他看了看时间,今天林海文要回临川,傅成就要来接他了。

    梁艺跟林跃的案子要判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林海文声势浩大地回国,在京城待了两天,什么人也没见,就到自家公司转了一圈,什么媒体的采访都没接受,然后坐着车回家了。

    回老家去了!!

    一帮想要跑到他画室去参观的老头老太太,全都被架在了那里。

    老刘、蒋院长、江涛、周副院长、李振腾,俞妃……他们一开始比较矜持,觉得林海文刚回来,也不好就急匆匆上门,等两天再说,结果一等,林海文就跑了。他们不知道林海文什么时候回来呀,心里痒痒的完全忍不了的样子,于是就去找常硕。

    常硕比林海文早一步从法兰西回国。

    林海文一走,他就接到了一堆电话,全都是暗示、明示以及直白要求地,想要看看林海文的作品——恶人谷画室原来也不一定是锁门的,毕竟恶人派成立之后,这帮弟子,尤其王鹏、鹿丹泽比较常来,可是这两位现在都在纽约临摹名作呢,恶人谷自然是大门紧锁了。

    常硕有钥匙,但他不开。

    “海文不在啊,他的画室,实在不好进去的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进去了,也不一定看得见,那画都送纽约去了,其它的作品,没那么有代表性。”

    “就算不怎么典型的,其实也看不见,都在藏画室里头,我也进不去的。钥匙给我我也不敢要的,里头几个,十几个亿的,丢一幅我都赔不起呀。”

    他就这么跟别人说。

    哎,别提,这种揣着明白骗人的感觉,真是很爽啊,怪不得林海文最喜欢这么做。

    一边爽着,常硕还一边自己悄没声地去画室,把留下的那幅《鸟鸣》封底原画,还有《四个人》、《河·水·光》这两幅突破过程中的作品,一遍一遍地看过,研究过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