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你禁绝思想传播,我就分发书籍,开启民智。 你收取铜铁,我就开矿炼铁,改造现有武器,始终使得菟裘的武装力量拥有代差优势,随时可以向目标国家进行投放。 你加重税赋准备开启总体战模式,那我就广结善缘,四处盟誓。 最后,再用当初晋悼公对付楚国的‘三驾疲楚’之战略,彻底从内部将其拖垮。 总而言之,宰予做的这些事,全都是为了给日后打算推行法家的国家埋雷,彻底将这个诸子百家之中的‘内卷’学派扼杀于萌芽之中。 宰予说了这么多,可冉求还是不放心。 “欸……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对,可再怎么说,田税也是全邑收入的大头。 如果以后没办法收购商旅手中的存粮,而又碰上天灾人祸,该怎么处理呢?” 宰予饮了口酸浆,淡定的问道:“子有,你说的天灾人祸,是指什么情况呢?” 冉求想当然道:“自然是粮食不足,饿殍遍地了。” 宰予微微点头:“菟裘每年出产的粮食是固定的。 田税少收,粮食就留在了民众的手里。田税多收,粮食就留在了府库之中。 二者无非是藏富于国和藏富于民的区别罢了。 难道你觉得施行藏富于国的政令,遇上大灾年,吃不饱饭的人就一定比藏富于民的更多吗? 按照现在菟裘的情况,每户都持有三十亩以上的耕田,以二十税一的税率计算,哪怕是小门小户,一年下来也足以积攒十石的存粮。 因此,哪怕遇到一般的灾年,也不用进行大规模赈济,大部分的民众自然可以用存粮熬过去。 而如果没有遇上灾年,这些民众又可以将家中的陈粮拿出来,换取其他物品。 这样一来,又可以推高菟裘的市易商税。 现在你之所以感到苦恼,不过是因为菟裘的市易规模还没有达到足够的量级罢了。 而要想提高在市易商税上的收入,一方面要提高菟裘的人口户数,另一方面要使得民众的手头宽裕起来。 这两方面,无论是哪一点,都不支持提高田租。 粮食固然重要,无论是行军、赈济,都离不开粮食。 但你想要为府库储备新粮,不能以提高田税的方式从民众的手中收取,而是要以采购的手段与他们进行交换。 比如说,用铁器……” 说到这里,宰予忽然一顿,他问道:“对了,冶铁最近有进展了吗?” 他话音刚落,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笑声。 宰予和冉求扭头看去,只见到干将与莫邪相伴而来。 二人来到宰予面前,俯身拜道:“宰子!” 宰予看到他俩,开口问道:“你二人这是?” 莫邪眨着眼睛,面上笑盈盈的,也不直说,而是欠身问道。 “您素来博学,所以我特地来向您请教问题。 从前我听父亲说过,在轩辕氏、神农氏和赫胥氏鼎力的时代,人们用石头作兵器,拣取折断的树木搭成棚屋,人死了就把土堆在尸体上安葬。 这些事务,不是民众天生就会的,而是圣明的君主教导人们这样做的。 而到黄帝的时代,人们用玉石制作兵器,有意识地砍伐树木来建造屋舍,人死后就挖洞土葬。 玉石,是神奇灵异之物,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它的用处。 而之所以后来会使用它,这也是遇到了圣德的君主,才教导人们这样做的。 到了禹的时代,又用铜铸造兵器,还用铜制成的工具去开凿伊阙,疏通龙门,将江、河之水引导向东,流入东海。 当时,天下顺畅太平,于是修治宫室,这难道不是依赖圣明君主的力量吗? 而现在这个时代,圣明的君主下令用铁精铸造兵器,用武力来威慑奸邪之辈。 天下人听到后,难道还有人胆敢不归顺屈服的吗? 您即将得到来自铁制兵器的神威,妾天生愚钝、见识粗浅,不知道这到底是哪位君主具有了圣明之德,所以特地来向您请教一二。” 宰予闻言,不由喜悦道:“难道说?” 莫邪笑着点了点头,随后便冲着干将略挑轻眉。 干将受到她的指示,连忙从腰间摘下那枚崭新的匕首,呈现宰予眼前。 只见这短匕身泛寒光,刃如秋霜。 宰予接过匕首抚过刀身,余光一瞥,甚至能从刀面的倒映的图像中,清晰看见自己发白的脸。 “宰子,时间仓促,我们来不及锻造长剑,只能先试做了一柄短匕。 虽然这铁匕依然比不上泰阿这样的名剑,但比起寻常的铜器已经可以胜过几分。” 干将说完这话,宰予还没表示呢,冉求倒是先吃惊了。 “能胜过铜兵?” 干将早料想到会有人质疑,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柄同样型制的铜匕。 随后同时握起两只匕首,双臂猛地发力挥过,只听见铛的一声,一瞬之间,只看见天空中溅起一道火星。 此时再看干将手中的两枚匕首,铁匕上只多了一道白痕,而铜匕则豁开了道不深不浅的小口子。 宰予抚摸着缺口,忍不住叹道:“如此,大事可成矣!” ------题外话------ 月票就是不管读者投不投给你, 你都无法放手,无法忘记那些更新。 ——节选自《宰予日记》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