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鲁侯道:“既然如此,那我便按照您的想法,在国内遍览贤才,凡是能为修订新历出力的,便赏他们百石米,您看如何?” 宰予听了,默默不语。 鲁侯又问,但宰予还是一言不发。 直到问了第三遍,宰予忽然大笑出声。 鲁侯顿时觉得有些气恼:“你难道是把我说的话当儿戏吗?” 宰予摇头道:“君无戏言,下臣自然不敢把您的话当做儿戏。” “那您为何发笑呢?” 宰予道:“下臣是在笑我治理菟裘时,发现的一件怪事。” 鲁侯的眉头紧紧皱起:“什么怪事呢?” 宰予道:“菟裘的民众中有一个人。 他祭田时,仅仅拿了一把米,一壶酒,三条鱼。 但却向鬼神祈祷说:高地种上黍稻,低洼的地方让它可以收获上百年,就算传给后代,也还要富足有余。 我是笑他送给鬼神的太少,但是求鬼神的太多啊!” 鲁侯听到这里,严肃的神情一松,竟然大笑出声。 “行了行了!寡人知道您的意思了。 对于那些能够帮助修订历法的人,就按照功绩赐予爵位,封给他们田地吧。 唉呀,宰子啊!寡人怎么从前就没有发现,您竟然还是这样的一个妙人啊!” 宰予笑着问道:“您从前以为我是个怎样的人呢?” 鲁侯笑着回道:“我从前听说你是孔夫子的得意弟子,所以一直以为你是个像孔夫子那样学识渊博、恪守礼仪的儒生。 后来,你又在攻莒之战中大显身手,一箭射杀敌人的将帅,但等到论功行赏时,又谦虚的辞让自己的功劳。 所以,我又觉得你是个勇武谨慎的士人君子。 再到前阵子,我听说你治理菟裘颇有成效,那里的民众丰衣足食,那里的百姓都在称颂你的恩德。 所以,我又觉得你是个懂得治国理政的贤能大夫。 可现在听了您的劝谏,我却又发现了您风趣、雅致的一面。 您可真是为不可多得的贤才啊!” 宰予听到这里,谦虚道:“下臣听说过一句话,叫做百闻不如一见。亲眼看到的,远比听别人说的更为确切可靠。 您从前不了解我,是因为您没有与我深入交往过,所以才会对我产生各式各样的看法。 这些看法有好有坏,但却都是不真实的,具体情况如何,还需要您亲自确认后才能确定啊! 我听说从前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,他们在家中打井。 有了井后,挑水浇园和日常饮用都不用去到河边打水了,于是他们就感慨道:有了一口井,就好像家里多添了个人干活一样啊! 结果邻居们听了这话,却传成了丁家在井里打出了一个人。 甚至连宋君也信以为真,还特意把丁家人召过去询问是否有这么一回事。 所以说对于许多事,您作为国君,都应该认真去思考,千万不要盲目轻信啊!” ------题外话------ 作者渴求着读者订阅赋予的永恒月票,畏惧着读者票仓枯竭带来的投票减少。 ——节选自《宰予日记》 第(3/3)页